滚动新闻

地震遇难抚恤每人5000元 集中供养孤儿每月补助1130元

《通知》中指出,将为“4·20”芦山7.0级地震遇难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发放对象为遇难人员家属(直系亲属),发放标准为每位遇难者5000元现金。 [详细]
2013-04-28 来源:山东商报

感悟生命的分量,续写不灭的梦想

长鸣的汽笛声划破天际。夺取芦山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必将作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中国人民牢牢把握自身命运的震撼一幕而载入史册,在全民族共同的集体记忆中留下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详细]
2013-04-28 来源:新华网

生命可贵,不要让灾区再添新痛

生命可贵,救援人员在救别人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次生地质灾害,除了防地震之外、救援之外,还要保护好自己,本是救别人的性命却牺牲了自己,着实令人悲痛。[详细]
2013-04-27 来源:鲁网

哀思,献给春天里逝去的196个生命——芦山地震七日祭

4月27日,四川省举行全省哀悼日,向逝去的生命寄托哀思。而他们的家人,哀悼,不会停止,生活,却总要继续。 [详细]
2013-04-27 来源:新华网

四川省芦山地震哀悼日纪实:感受悲伤 品味坚强

2013年4月27日8时02分,汽笛声、喇叭声、防空警报声持续回荡在巴蜀大地的上空。为悼念芦山地震遇难同胞,四川省政府将这一天定为全省哀悼日。 [详细]
2013-04-27 来源:新华网

台湾红十字组织援助芦山地震灾区物资集结完毕将启运

27日清晨,台湾红十字组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该组织总部备灾物资仓库,冒雨将5000条毛毯、500顶六人帐篷等芦山地震赈灾物资装车。 [详细]
2013-04-27 来源:新华网

雅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朱成明:母亲病危仍选择赴灾区

19时许,朱成明接起了医院心内科打来的电话:他母亲病危,心脏已经骤停了两次,一直在抢救。这时,他手机上已经显示了几十个来自医院和家人的未接电话。 [详细]
2013-04-27 来源:新华网

四川举行悼念仪式哀悼芦山地震遇难同胞

27日上午8时02分,芦山县老县城和平路39号,防空警报拉响,胸戴白花的人们低着头,矗立默哀,许多人脸上,泪水止不住往下落。 [详细]
2013-04-27 来源:新华网

开路勇士张磊 当之无愧的抗震英雄

生命已逝,精神长存。一人牺牲,换来无数个家庭的安稳,张磊用生命书写了职业忠诚与不畏牺牲,他的魂魄在川蜀大地跃起,成为一座精神丰碑。[详细]
2013-04-27 来源:鲁网

地震72小时后 78岁老人获救

24日下午1点左右,蓝天救援队在宝兴县穆坪镇雪山村山顶发现并救起一名78岁的男性。[详细]
2013-04-26 来源:山东商报

救治地震伤病员21773人 灾区救灾紧抓卫生防疫

截至4月25日12时,全市累计救治地震伤病员21773人,其中伤员12049人,病员9724人。[详细]
2013-04-26 来源:人民日报

芦山地震七日祭:带着温情与反思 震后再起步

4月24日,从雅安芦山县到天全县的路上,来自地震灾区的孩子们自发地站到公路两旁,手举标语,感谢救援人员。[详细]
2013-04-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截至25日20时 四川芦山地震共记录到余震4754次

四川芦山地震截止25日20时共记录到余震4754次,其中3级以上余震110次。[详细]
2013-04-25 来源:中新网

穿越塌方地带 陡峭山路背出生命曙光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这些年,中国经历着太多的灾难。然而在灾难面前,始终有一道绿色的希望之光闪耀,他们就是我们的生命守护神,是我们在绝望中重生的力量。这些跳跃闪耀的绿色之光,总能及时出现在最需要救助最需要支援的中国大地。[详细]
2013-04-25 来源:鲁网

四川雅安出台抗震救灾领导干部管理“六条规定” 违反者一律免职

为强化“4·20”芦山7.0级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的组织保障,四川省雅安市25日出台《抗震救灾期间领导干部从严管理“六条规定”》,干部若出现擅离职守、作风不实、弄虚作假等行为,将一律免职。 [详细]
2013-04-25 来源:新华网

“义勇抢险军”沿着生命的呼唤挺进!

今天,“义勇抢险军”再次唱响生命的赞歌,他们,永远是一股人民可信赖的,能够战胜灾难的强大力量,他们正在沿着生命的呼唤在挺进![详细]
2013-04-25 来源:鲁网

紧急救援背后的鱼水情深

军民鱼水情深,越在灾难面前,人们就越体会得更加深刻。[详细]
2013-04-25 来源:鲁网

爱心托起生命大通道,成都成为伤员大后方:一切为了生命

地震发生以来,每天都有和陈孝松一样的伤病员被送往成都市各大医院,这个汶川地震时的救灾大本营,再次成为地震灾区伤员救治强有力的大后方。 [详细]
2013-04-25 来源:中国青年报

面对灾难,需要“常识重建”

从有序的应急举措,到专业的民间救援,再到理性的新闻报道,四川芦山地震后,无论是政府、媒体、社会还是个人,都展现出了“应灾理性”。绷紧忧患意识之弦,筑牢科学常识之基,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详细]
2013-04-25 来源:人民日报

地震专家称“建筑物抗几级地震”说法不科学

说一个建筑物抗几级地震的说法是不科学的,我干了一辈子,都找不着机会说。[详细]
2013-04-25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