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 > 首页 > 2012 >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 > 最新报道 > 正文

“圣水河畔”绽放女性包容之美

2012-10-19 16:47:45 来源: 大众日报 网友评论 0 进入论坛

  ◆山东梆子《圣水河的月亮》近日参加了“喜迎十八大 相约十艺节”2012年全省优秀舞台剧目展演。在这部以弘扬中国女性传统美德为主题的现代地方戏中,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不同时期的爱情观与婚姻观在圣水河畔的小村庄里不断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 本报记者 王红军 实习生 张冠超

  突出中国传统女性宽容美德

  10月10日、11日晚,济南历山剧院里人声鼎沸,舞台上勤劳朴实、善良忠厚的老耿感动了众多省城观众。

  舞台上故事开始在一场月夜舞龙的欢庆活动后,包工头忠义与大学生刘云原本朦胧的爱情终于拨云见月,不料当晚两人在河边亲昵的场面却被忠义的妻子老耿撞见。故事的进展自然是忠义带着年轻漂亮的刘云远走高飞,然而没飞多久忠义就瘫痪了,“烂摊子”又留给了老耿。

  “山东梆子《圣水河的月亮》剧本原名是《女人家》,为了突出济宁地方特色,原著中的香水河改为地处尼山脚下的圣水河。至于‘月亮’二字,主要是借月有阴晴圆缺来隐喻发生在老耿身边分分合合的故事。”济宁市文广新局艺术科科长申华荣表示。

  分分合合的故事,给女主人公老耿带来了无数坎坷。与忠义离婚后,老耿承包荒山建起了休闲度假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女强人。但正当老耿的生活蒸蒸日上时,刘云却推着瘫痪并失忆的忠义回到了村子,恳求老耿收留忠义在此养病。

  面对“新仇旧恨”,老耿几番挣扎后最终收留了忠义,如此以德报怨令在场观众震撼。“老耿这一角色就是要突出中国传统女性特有的美德,但它不是‘三从四德’,而是勤劳、善良和宽容,在孔孟之乡济宁应该更明显。”该剧导演、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裴福林说。

  看过此剧后,剧作家代路认为,《圣水河的月亮》将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社会问题搬上了舞台,“农村婚姻关系受到现代化的冲击,丈夫外出打工许多妇女独守空房,如何塑造新时期留守妇女形象是艺术创作面临的新问题。”

  两代人思想观念的“碰撞”

  在剧组主创人员媒体见面会上,当刘云的扮演者贾艳华向裴福林请教角色拿捏时,得到的叮嘱是“在要求老耿放忠义走时,底气要更足一些”,裴福林认为刘云身上追求爱情的炙热和自我意识表现得还不够彻底,而贾艳华还在担心把刘云演得过于强硬。

  在裴福林看来,刘云应该表现得更热烈一些,“刘云代表着当代年轻人炙热的爱情观,虽然她过于自我,甚至让观众觉得突兀,但这并不是凭空想象,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而老耿则象征着另一代人的爱情观,这其实是两代人思想观念的碰撞。”

  “其实故事最后是个开放性的结局,将价值判断留给了观众。”裴福林表示故事结尾处暗示了人物的未来,“忠义的瘫痪使刘云与他的婚姻不再幸福,而老耿创业致富,将来很可能会找到更好的男人,获得新的爱情和婚姻。”

  希望观众再次认可山东梆子

  据申华荣介绍,山东梆子大戏《圣水河的月亮》今年8月正式投入排练,国庆节前夕在济宁演出两场均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山东梆子是具有浓厚齐鲁地域特色的地方戏,济宁市近年来非常重视对地方戏尤其是山东梆子的扶持,之前筹拍的古装梆子大戏《运河老店》在全国屡获大奖,这次为备战‘十艺节’又精心打造了这台现代戏。”

  该剧作曲马玉金表示,为创作《圣水河的月亮》的音乐和唱腔,院团将他请入宾馆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封闭式创作。“目前,这部戏中融入了河北梆子、河南坠子等其他剧种的唱腔,创新的目的之一是让它有别于豫剧。”

  马玉金坦言,从省直山东梆子院团撤销至今,山东梆子已经落后兄弟剧种豫剧近50年。“这50年里,许多山东梆子的东西都被豫剧拿走了,观众几十年没听到山东梆子,再听就觉得我们唱的是豫剧,但那确实是梆子的东西,现在迫在眉睫的任务是让观众再次认可山东梆子。”

  马玉金颇为担忧山东梆子的发展,“现在山东梆子的创新只能先从其他剧种中拿来一些声腔元素,让观众觉得它和豫剧不一样,但最终还是要将豫剧元素融入其中,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他说。

责任编辑:刘晓丽

今日推荐山东媒体头条

悦读天下